杨微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营造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接到您的意见建议后,市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在征求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营商局意见基础上,对我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总结。
市司法局围绕“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标准,始终坚持以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升法律服务为主线,突出问题意识,强化目标导向,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办实事。
一、深化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诚信守法的社会氛围
市司法局把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落实普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能力,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撑。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八五”普法的工作要求开展好工作,将《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外商投资法》等宣传纳入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坚持把宣传普及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市公安局扎实开展法治宣传。通过设置宣传站、制作宣传展板、开展法律咨询、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过往群众讲解宪法知识,提供法律咨询。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了"国家宪法日"的设立的意义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宣传宪法精神、宪法原则以及推进宪法实施的具体要求和举措。在疫情防控期间,市公安局通过新闻媒体为市民就涉疫类违犯罪进行解读和普法宣传。在线为市民答疑解惑,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按照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加强党内法规学习宣传的通知要求,市公安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争做党章党规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学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市检察院依托检察机关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检察开放日等形式,宣传解读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开展普法讲座,宣讲《民法典》,召开案例剖析会,邀请企业经营者参加庭审旁听、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提升企业及企业人员尊法学法守意识,推进普法宣传活动。
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市司法局一是以良法促法治,围绕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健全完善地方立法。加强党对立法工作领导,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地方立法全过程和各方面,由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政府规章立法规划后才能实行。制定《营口市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办法》,统筹推进《营口市巡游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确保重点民生领域有法可依。全市设定6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33名专家组成的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库,进一步提升立法工作科学性、合理性。开展对涉及民营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政策和机构改革等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对全市32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提出修改意见73条,有效释放改革发展动力。二是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制度改革工作。按照“三减少两规范”目标,对市农业农村局等9个(单位)部门的49项行政职责及其下属综合执法队“三定”规定进行调整,并跨层级跨部门调剂行政编制45名。重大领域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增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建设年活动,共检查餐饮单位441家次。持续推进全市零售药店开展远程药学服务。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2020年以来共接收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89件。对8个执法部门共291项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进行了审核。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使行政处罚更加有据可查、有章可循,有效遏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过程中的“暗箱操作”。
市营商局以“最多跑一次”作为工作目标,不断完善"一网通办"功能。通过两年来的统筹协调、培训指导、持续推进和督促落实,政务服务网的功能得到了新的突破,实现了政务服务的汇聚、发布、展示及互动,提供了网上预约、网上申请、网上查询、网上办理、咨询投诉等相关服务,与企业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医保社保、公积金和不动产等自建业务办理系统实现了网上办理。截至目前,网上实办率超过40%。持续优化"进厅"办理。为了更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激发市场活力,打造规范、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印发了《营口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印发关于推进营口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营职转〔2020〕2号),通过七个方面,45 项具体内容进一步量化我市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标准。在夯实原有工作基础上,全市 602 项"单一事项"一件事和 35项"联办事项"一件事已经落地实施;"辽事通"城市频道进行特色改版,成功上线 56 项特色公共服务事项,并通过印发宣传单、报纸、电视等方式广泛宣传推广"辽事通"的使用;主动引导办事人进行"好差评"评价,倾听群众声音,持续改进政务服务人员工作不足,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推动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使政务服务的办理能力和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网上"能办"向"好办""快办""爱办"上的转变。
三、大力推进公正司法,充分保护投资者权益
市公安局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立足工作职能,扎实开展工作。一是按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要求,大力宣传中央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策部署,大力宣传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面向社会公众编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资料,大力宣传打击涉黑涉恶犯罪行为、深挖涉黑涉恶犯罪线索。加强对刑满释放、社区矫正、涉邪教和戒毒、精神疾病人员等重点群体、特殊人员的法治宣传,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安全防范法律知识宣传,及时公开典型案件,为坚决预防极端案件发生,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加大对防范危害国家政治安全、防范重大暴恐事件和负面舆情等社会领域安全的法治宣传,特别是加大针对网络电信诈骗以及校园贷、网络贷、套路贷、非法集资等防范金融风险的法治宣传。对各银行营业网点及群众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宣传防范工作。结合当前典型的短信、电话及网络诈骗案例,进行现场讲解,向群众传授巧识骗局的方法。同时,还要求银行相关负责人及柜台工作人员在操作汇款过程中,对数额较大的客户进行友情提醒,以防被骗,不给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
市检察院依法全面履行检察职责,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一是严厉打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犯罪行为。充分履行批捕、起诉、侦查等职能,依法严惩侵犯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犯罪。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犯企业权益的经济犯罪,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依法查办司法工作人员侵犯企业家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职务犯罪,为企业和企业家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法治环境。二是持续开展涉民营企业"挂案"专项清理。联合侦查机关继续清理立而不侦、久侦不结等案件,全面开展对审判机关挂案专项监督,对久审不判、久拖不决、久执不结"积案"进行清理,为民营企业"卸包袱",解决企业诉讼之困。三是强化涉企民商事案件诉讼监督。通过抗诉、检察建议等方式,对确有错误的裁判、虚假诉讼等侵犯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民商事案件依法监督。常态化开展涉企行政争议案件实质性化解工作,集中解决一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争议,促进依法行政。对可能存在的怠于执行、超标的执行、失信人名单规范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与人民法院合力解决执行乱、执行难问题。四是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新模式。探索全地区知识产权案件由一个基层院统一管辖以及刑事、民事、行政检察"三合一"办案模式,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在机关内部跨部门、在系统内跨层级调配力量,通过知识产权案件集中、专业化办理,更好地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
四、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积极提供营商法治保障
市司法局一是联合市律师协会组织全市优秀律师成立营口市律师行业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为全市民营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将服务团成员联系方式面向社会公布,通过微信、网络、12348服务平台、电话、短信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全力开展“进企业”行动。在全市民营企业中筛选出大中型民营企业、重点民营企业、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典型代表,积极组织本市法律精英团队,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法律服务,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网络咨询”、“微信互动”等进行法治体检。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推动法律保护关口进一步前移,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分析企业法律需求和风险点,帮助查找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提高企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能力,推动企业筑牢守法合规经营底线,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二是在持续发挥医调委、道交委、物业纠纷调委会、婚姻家庭调委会、商事纠纷调委会作用的基础上,积极主动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接,联合签署了《关于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了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调委会,适应智能化时代发展需求,助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让企业牢牢掌握技术话语权,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市医调委积极为我市以方大医院为首的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化解医患纠纷,近两年内为我市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调解成功42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创新“人民调解+”模式,推动“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举办《民法典》走进千家万户大型公益活动,为企业和百姓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先后开展系列活动19场。成立我市自贸区首家民营企业调委会——辽宁广厦钢结构工程(集团)营口有限公司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选聘各行业、各阶层的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组建了营口市人民调解专家库,提升营口市人民调解人才力量。三是强化公证、法律援助、“12348”服务热线对企业的服务功能,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持续推进“3+X”服务模式,实现公证、法律援助、“12348”法律咨询热线三项基本服务,与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司法鉴定、律师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服务深度融合,构筑“大公共法律服务”格局。
市公安局以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载体,以站前分局为试点,着力构建社会治理警务共同体。紧紧抓住市政法委在站前区打造综治试点和社区建立"评理说事点"的有利契机,依托社区警务建设,搭建了矛盾纠纷调处新平台—"警评治工作站"。全面提升派出所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实效。运行 2 个月来,发现问题 235 起,调处纠纷 210 件,调处成功率 90%,移送其他部门解决 25 件,辖区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 20%。
市检察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主动加强与工商联、市场监督管理、行业商会的协作配合,搭建非诉调节平台,通过检察长与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代表洽谈、恳谈等方式,共同对经济形势和企业经济发展状态分析研判,聚焦发展难题,共商解决办法。结合案件办理,深入分析企业的发案原因、规律和特点,认真总结企业经营管理漏洞、法律政策风险等问题,及时向企业发送风险预警、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建立、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水平,增强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避免陷入刑事风险之中。
衷心感谢您对营口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继续努力,久久为功,发挥“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继续为营口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助力,也请您持续关注营口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营口市司法局
2021年6月29日